网站颜色:

雀起乡到烛镇 书(英)弗罗拉·汤普森|译者:蔡安洁 四川文艺 正.

  • 产品名称:雀起乡到烛镇
  • 是否是套装:否
  • 书名:雀起乡到烛镇
  • 定价:32.00元
  • 出版社名称:四川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年06月
  • 作者:(英)弗罗拉·汤普森|译者:蔡安洁
  • 作者地区:英国
  • 译者:蔡安洁
  • 开本:32
  • 书名:雀起乡到烛镇

基本信息
商品名:雀起乡到烛镇
出版社:四川文艺
出版日期:2012-06-01
版 次:第1版
类 别:(略)
商品标识:1407740
定 价:32.(咨询特价)
作 者:(英)弗罗拉·汤普森|译者:蔡安洁
ISBN(咨询特价)
开 本:32开 开
页 数:412
内部标识:2589356

——————————————
编辑推荐
弗罗拉·汤普森编著的《雀起乡到烛镇》它纪实的把一个少女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记录下来,让我们知道原来19世纪的英国乡村,还有一群人是这样活着。其中汹涌着、澎湃着情感,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亲切感。你会发现,他们的生活,也是我们童年生活的缩影。而我们所经历过的时光与感情,大抵如书中故事讲的。这本书让你经历的不只是女主角的故事,还有那些雀起乡人的故事。
——————————————
目录
***部 雀起乡1  穷人的小屋2  村里的童年3 男人在田间4  “马车和马”酒馆5  幸存者6  被包围的一代7 有客自远方来8  盒子9  嬉戏时光10 村里的女孩们11 学校12 学监视察
13 五朔节
14 教堂15 收完庄稼回家喽第二部 烛镇16 生活剪影17 村子里的家18 曾几何时19 闲言碎语20 贺玲太太21 初见烛镇22 亲朋好友23 生存法则24 劳拉眼里的世界25 暑假26 汤姆叔叔的怪鱼
27 烛镇绿里28 成长的痛29 劳拉离开
第三部 烛镇绿里30 小村到小村31 新手上路32 绿里33 读书会34 邻居们35 邮局
36 这就是生活37 快乐的小调38 送信人39 村里的变化
——————————————
媒体推荐
弗罗拉·汤普森编著的《雀起乡到烛镇》内容简
介: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牛津郡,少女劳拉和父母、
弟弟生活在贫困的小村雀起乡。尽管生活困顿不堪,各自也有许多不如意和烦恼,但劳拉一家人都很满足,日子惬意平淡,岁月静好。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聪明好学的劳拉被家人送
往八英里外的烛镇当学同在母亲好友掌管的邮局工作,由此开始了新的生活。
富饶美丽的烛镇,劳拉见识到了与雀起乡完全不同的景象,这儿有热衷八卦消息的太太,势力凉薄的乡绅,睿智活力的邮局女主人。面对这全新的一切,劳拉感到好奇又兴奋,做学徒的日子虽然忙碌但却格
外充实。然而,随着一位年轻人的出现,劳拉的内心渐渐起了波澜和惆怅……《雀起乡到烛镇》是一本外国流行小说。
——————————————
精彩部分
雀起乡坐落在牛津郡的东北角,这个盛产小麦的村落,藏在一片小小的丘林中。这个看起来颇具诗意的名字,其实只是因为有很多云雀,喜欢在这儿的田野上蹦蹦跳跳,在一排排未成熟的玉米地里筑巢。
和大多数英国农村一样,多变的气候让雀起乡的风光显得有些苍凉,一年有八个月都在刮风,放眼望去,每个角落都是坚硬的耕地,和被风蚀过的棕色土
壤。只有短暂的春夏两季才有些田园风光:春风吹醒一抹绿色的麦苗,篱笆下紫罗兰探头探脑,田间的小溪上柳絮轻歌曼舞。几个星期后的夏末就更美:成熟
的玉米连缀到小木屋门口,整个村庄仿佛是金色海洋里漂浮着的一个小岛。
尽管在孩子们的眼里村里的景致一向如此,但事实上,这些春种秋收的盛况也只是近几年的事。老人们还记得那些陈年往事:那时的雀起乡藏在茂密的柏树丛中,公共土地被石楠木包围。在圈地法案通过后,这些地才开始有人耕种了。村里只有那些老顽固惭父辈传下来的地盖成房子,而不是用作耕种。所以偶尔还会看到有一两座房子突兀地出现在大片整齐的田埂上。
(咨询特价)年的时候,村子约摸有三十个村舍和一家小客栈,星罗棋布围地成一个圈。村里***的主路环绕全村,上面满是深深的车辙印,甚至还有些零散的房子从小路一直连到上面。绕着这条路跑一圈,就可以参观完整个雀起乡。村里的主路,也是为了种田更方便才修建的,这样村民可以在周六去市场赶集。同时这条路也把雀起乡和牛津镇以及其他几个相近的村子连起来了。很少有车辆经过村子。偶尔一辆农用马车,堆满干草袋或一捆捆方形的稻草;一个农人骑在马背上或坐在轻便两轮马车上;面包师傅破旧窄小的货车;好多个裹着毯子的猎人,在清晨锻炼;一辆四轮马车,下午载着绅士阶层外出拜访。这就是全部了。
村里的房子本就不多,分布得也很稀疏。教堂和学校在主村里,离主路有一英半里远。平时***能买东西的地番就是小客栈后面的一家杂货铺。
村里没有引擎的轰鸣,没有巴士的拥挤,偶尔有辆老式自行车经过,打破寂静的声音,都能让村民们涌到门前瞧个热闹。
那三十来个村舍,形态各异,个别的老房子还是茅草顶,配上白花花的外墙和菱形的窗,老房子都是圈地前遗留下来的,至今还被*初占用者的子孙保留着。大多数房子还是砖石砌成的“方盒子”,配上个蓝色石板的屋顶。一对老夫妇有辆驴车,赶集时用来驮蔬菜、鸡蛋和蜂蜜。有时他们租驴车给邻居,一天六便士。有间房子住着一个退休的庄园主管家,据说他在当管家的那些年里常常中饱私囊。另外一个老人拥有英亩的土地,他在上面居住劳作。这些人,杂货铺老板,还有一个每天去镇里工作的石匠,只有他们不是农工。
房子的拥挤,一直是让大人们头疼的问题。普通的村舍都一般是两层的平房,楼上有两间卧室,父母一间,几个子女一间。个别只有一间卧室的房子里,***的卧室会用屏风或者窗帘隔开,两边分别住着大人和一大家的孩子们。
只有节日是特例,家里年长些的姑娘们都出去帮忙了,卧室里才显得宽敞些。尽管如此,七八个甚至更多的孩子还是把卧室挤得满满当当。
家里年轻的小伙子往往是在楼下将就着睡,除非哥哥姐姐们外出打工了,才好腾出空余的卧室。
所以村民家里的老大一般在老幺出生前就自立门户了,家里的孩子不会同时在家。即使是这样,床和地铺都会把空间填满,孩子们像小囚犯似地要在床铺间穿梭才能找到自己睡的地方。
尽管如此,可千万别把雀起乡想成一个乡下的贫民窟。村民的日子过得挺惬意:村舍总是被水和肥皂
刷得干干净净,只要天气好,家家都敞开门窗。只有刮风的日子,门窗才会紧闭。即使如此,村民们说,他们透过锁孔获得的新鲜空气绰绰有余。
村子这十年来闹过两次麻疹,地里两个伙计出了点意外被送到医院。这么多年来村民无灾无病,***
的不幸就是一个村妇几个月内死于癌症。村民们平时吃的都是粗茶淡饭,也不会消化不良。更不像一些乡村小说里说的那样,出现什么精神病人。
差不多所有的村舍的楼下都只有一间房,多数还很简陋,家具只有一张桌子、几张椅子和板凳,装土
豆的麻袋用旧了,铺在地上就是地毯。而其他的房间就要光亮舒适一些了,有装餐具的橱柜,有带靠垫的椅子,墙上挂着画,地上铺着色彩鲜艳的手工毯。窗台上摆着天竺葵,吊钟海棠,浓郁的檀香香气四溢。
年代久远些的老房子里还会有祖辈传下来的宝贝,类似古老的钟、雕花的桌子、一排排合金的器皿,都是些过去还富裕时留下来的器物。P2-4
——————————————_310x310.jpg
热门设计服务